一個是地理中心,一個是通航口岸,交通地理優勢造就了成都和重慶。
從川江航運到蜀巴大道,四川盆地交通發展的諸多“第一次”,都在成渝之間。
成渝高速,是西南地區第一條高速公路,具有標志性歷史意義,但由于建設時間早、標準較低、通行能力有限。目前,成渝高速已成為全省“最為繁忙、最為擁堵”的高速公路之一,亟待實施擴容改造。
9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官網了解到,成渝高速已正式開啟擴容改造勘察設計招標,將采取新建復線、原路擴容結合的方式,按照雙向八車道標準打造,極大地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三山一江,成渝之間的地理阻隔
三山一江,是成渝之間的主要地理阻隔,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恩懷,曾這樣來概括成渝地理。
他說,從地圖上來看,成渝兩地的交通往來,從陸路上講主要存在“三山一江”地理上的阻隔,分別是龍泉山、縉云山、中梁山和沱江,這三座山都是南北向,而成渝之間的通道均是東西向,存在天然沖突。
據他介紹,成渝之間的通道可上溯至秦漢時期的驛道和水運,隨著時代變遷,再到明清時的小路和棧道等,不過這都是供行人、馬匹和馬車、船只使用的。
實際上,真正意義上的“公路”,則要追溯到1933年建成的成渝馬路,這是一條可供汽車通行的公路,也是我們所稱的“西南第一路”,這也是成渝之間第一條真正可以供汽車行駛的公路。
建設者說,西南第一高速的過往
四川公路設計院公司勘察設計四分院總工劉家順,參與了連通成渝地區最早的高速公路——成渝高速的建設。
他告訴記者,成渝高速是國家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高速公路,也是四川省的第一條高速,“四川第一條高速就連通了重慶,由此可見,成渝兩地是可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
他說,成渝高速全長340公里,汽車運行約四小時,極大地縮小了兩地時空距離,但嚴格來說,成渝高速技術標準不高,通行能力有限,這也為成渝地區后續繼續建設高速公路埋下伏筆。
成渝高速的建設標準不高,是多位專家的統一觀點。
何恩懷介紹說,當時這條高速是國家 “八五”重點公路工程,全長337公里,1990年9月正式開工,1995年9月建成通車,整整修了五年。
其實,成渝高速公路在最初規劃時只是一條二級公路,而隨著眼界的不斷放寬,1990年開工時,技術標準提高到了一級公路;1992年,在修建過程中又決定改建為高速公路,這也是緊跟沿海地區發展的步伐。
比如成渝高速龍泉段,因為途經龍泉山,設計時速只有60公里,包括我們現在走老成渝高速,龍泉山那一段都是彎彎曲曲的,老一點的司機說到這條路,都說不好走。
改造擴容,按照雙向八車道高標準
作為四川省建成通車的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在承擔國家高速公路G76(G85)大通道運輸功能以及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交通量增長迅速,成渝高速已成為全省“最為繁忙、最為擁堵”的高速公路之一,亟待實施擴容改造。
9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官網了解到成渝高速已正式開啟擴容改造勘察設計招標,擴容改造再次向前推進。
記者注意到,本次擴容改造,路線起于成都市五環路外側,經簡陽、資陽、資中、內江、隆昌至川渝界,全長約226公里,擬按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估算總投資約339億元。
其中,新建復線約109公里,原路擴容約85公里(含內江繞城原路擴容段約27公里),采用新建復線+原路擴容相結合的改造方式。
成渝高速的擴容改造,對于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升國家高速公路網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助力成都“東進戰略”實施,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條高速在建,交通助力成渝經濟圈發展
另一位從事道路規劃設計多年的專家,四川公路設計院公司勘察設計三分院院長喬建強則拿出一張成渝地區地圖告訴記者,除開成渝、成遂渝、成安渝三條已經開通的高速公路,直接連通成渝兩大城市群的第四條高速——成資渝正在加緊建設。
“作為成渝之間第四條直接連通的高速,成資渝高速在三繞江源互通順接新機場高速公路,首先經過簡陽,然后經資陽,連接到重慶市潼南區。”喬建強說,成資渝高速從規劃設計上來講,它存在的巨大意義,不僅是連接成渝兩大城市群,還將目前正在建設的天府國際機場和成都、重慶城區連接起來,兩地居民通過這條高速,可以更便捷地乘坐航班出行。
無疑,這將是成渝之間又一條繁忙的高速公路,“按照規劃,成資渝高速計劃今年(2020年)具備通車條件。”他說。
喬建強認為,包括三條已開通高速,也包括在建的成資渝高速,從高速公路的規劃設計上來講,都將進一步縮短兩地時空距離,方便兩地居民相互往來。其次,密集的高速公路建設,也為兩地物流往來、經濟交流創作了優異的外部條件。
最后,隨著高速公路加密成網發展,包括東西方向、南北方向,路網更密、途經的地區更多,也更加契合成渝兩地,尤其是城市群的聚合發展,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