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南三環附近,白沙洲大道東側、武漢工商學院以西,矗立著一排高架橋墩。“乍一看像大理石,其實是鋼筋混凝土。”4月3日,武漢地鐵集團業主代表汪明德用手去摸,忍不住發出贊嘆。
這里是5號線南三環至白沙五路高架區間施工現場,已建成23座橋墩,表面平滑細膩。
汪明德介紹,這得益于“工廠化”施工——從鋼筋原材料加工,到混凝土最終成型,均實施“流水線”作業。
施工現場建有一座鋼筋集中加工中心,長100米,寬29米,高14米,建筑面積接近3000平方米。
流水線上,操作人員輸入數據,不到半小時,一匝匝彎曲成各種形狀的鋼筋構件源源不斷地“吐出來”。“這是國內建筑業最先進的鋼筋自動加工集成系統,采用了先進的數控技術,加工精度誤差控制在毫米級。”施工方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市政公司副總經理徐士明說。
常見鋼筋籠加工,大多手工軋制或焊接,這里則由工業機器人完成,焊接接口無損傷,鋼筋表面無銹蝕,焊接效果緊密有序。
徐士明介紹,該項目共有10余個作業面,平均每天需用300余噸鋼筋,批量生產的構件千余件,送檢合格率100%,逼近“工藝品級”。
嚴格把控的,還有橋墩澆筑過程。
如何確保表面平滑不出現氣泡?整個澆筑嚴格按30厘米厚度分層,由下到上一次性澆筑完成。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每個振搗點控制在25秒,防止漏振、過振現象,保證“內實”。
橋墩養護則采用塑料薄膜包裹外側,并在橋墩頂部設置自動噴淋系統,每10分鐘噴灑一次,保證其濕度,持續14天后定型,實現“外美”。
作為業主方代表,汪明德嚴把質量關。“每道工序,我都要按流程卡現場簽字確認,此后才能組織下道工序施工。一個節段的檢查,最多10次,每次至少1小時。”
施工現場安裝多個監控,實時畫面可直傳辦公室電腦及手機,即使業主代表、施工監理在會場開會,也可隨時隨地掌握施工情況。澆筑橋墩有十幾道關鍵工序,都要一一進行錄像存檔。
武漢地鐵5號線預計2020年開通,在武金堤公路附近由高架轉為地下。中鐵上海工程局承建其中4站5區間,長約7.8千米,全部為高架車站和高架區間,涉及8座連續梁、181孔簡支梁、194座橋墩。
今年以來,武漢地鐵集團大力推行“質量提升年活動”,該段高架正在打造武漢地鐵工程中的“樣板”。